欢迎访问本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培养>>旗下产业>>正文
2020年业界导师进校园与媒体发展前沿系列讲座(第2场):“任性”女导演分享纪录片《养驴记》创作过程
2020年07月15日 15:50     (点击: )

2020年7月1日11时,威廉希尔体育第二场“业界导师进校园”云端系列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新疆电视台高级编辑贾正华为公司师生分享了脱贫攻坚纪录片《养驴记》的创作过程,会议由公司副经理李宏刚老师和杜松平老师主持。

在讲座中,贾正华老师先向大家介绍了新疆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及代表性作品,然后引出了自己的最新纪录片作品—《养驴记》。在谈到该作品的创作历程时,贾正华老师并没有遵照传统的框架式结构来进行经验分享,而是运用了“蒙太奇”式的叙述方式向我们展现了纪录片《养驴记》的创作过程。

1.“任性”出发,从一个春天到另一个春天

据贾正华老师介绍,这部纪录片的拍摄缘自去南疆结对子的经历。作为新疆南疆地区皮山县兰干村一户村民的结对子对象,贾正华老师发现兰干村没有特色产业,养驴是兰干村脱贫的最大指望,就产生了拍摄纪录片的念头。通过将民族团结一家亲与拍摄工作紧密结合,既能与乡亲们交流接触,也能够体现新疆纪录片人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使命和担当。

贾正华老师提到:这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历程,这个决策也相当“任性”,在没有任何启动资金的情况下就开始了拍摄之旅,而且一拍就是90多天。从2018年春天到2019年春天,跨度长达一年。为了保证影像的质量,拍摄团队还运用了高配置设备,不计成本,只为呈现完美的效果。

2.盲拍盲剪,咬牙硬扛

据贾正华老师介绍,《养驴记》是迄今为止拍摄时间最长,体量最大的新疆脱贫攻坚的纪录片,在纪录片还没有完成时,就备受业界期待。团队成员不仅在前期拍摄过程中的语言交流上有很大困难,而且在后期剪辑过程中的语言理解上也有很大挑战。在剪辑过程中时,因为该纪录片的体量大,难以聘请到合适的剪辑师,只能导演亲力亲为。由于对影片节奏的把握不够自信,贾正华老师常常会有焦虑的情绪。此外,该纪录片所拍摄的南疆地区色彩丰富浓郁,后期调色师在对纪录片整体进行色调调整时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那么这一切问题都是怎么解决的呢?贾正华老师的回答是:坚持,坚持,再坚持!面对困难,咬牙硬扛。

3.认知与坚持:非虚构,不“导演”

在谈到对纪录片的认知与坚持时,贾正华老师提到,当下很多年轻人在拍摄方面非常有实力,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到较为明显的导演痕迹,这一点她个人不是很认可。作为一名纪录片导演,她秉承“非虚构,不‘导演’”的原则,客观记录生活。贾正华坚定地表示:“生活给我们什么,我们照搬,如果有条件,尽可能在场。”

在《养驴记》系列片版本的撰稿阶段,贾正华老师坚持一个“素”字,提醒自己始终保持像那个小村庄一样的拙朴之心,尽量不去叨扰主人公的生活,用画面和声音完成故事。

通过一部纪录片《养驴记》,贾正华老师生动阐释了什么是纪录片,怎么做纪录片。此外,贾正华老师还表示,对于现今的青年一代来说,无论是硬件水平还是专业知识水平都远超他们当年的条件,同学们要尽可能多尝试,多看优秀影片,树立自己的风格,也欢迎大家积极投入到纪录片创作者的行列中。贾正华老师真诚细致的讲述向学院师生展示了纪录片的美与真,也加深了大家对纪录片的理解。此外,贾正华还给今后有志于从事纪录片创作的新闻学子提出希望:做冷静的观察者,真诚的记录者,以记录之名,还原生活。在腾讯会议平台上,贾正华老师讲座语言风趣幽默,内容新鲜生动,引发了广大师生的广泛热议和讨论。威廉希尔体育的王守忠老师就表示:“听了您的阐释,让我对《养驴记》的创作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谢谢您!”

上一条:团队建设|广州大学新闻与传...
已是尾条
关闭窗口